姓名介绍

上官姓,复姓,在**的大陆和**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上官姓人口排序第510位,约有7.5万余人。  

战国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公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公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上官名人,汉有上官桀、上官皇后,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待制上官均、礼部尚书上官鼎等。

上官姓历史发展

上官姓源流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上官姓迁徙分布

上官姓发源于河南,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楚国的上官氏族迁往陕西地区,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时期,上官姓迁居河南地区,在当地也形成大家望族。到了唐朝末期,硝烟四起,中原的上官氏家族大规模南迁,到达了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宋,元、明、清,上官姓已经散播到**的大江南北。    

上官姓人口分布

上官姓在山西省的运城市,广西的玉林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乡市、奉新县、吉安市,遂川县,东乡区、宁都县、吉水县、临川县、赣州市,上饶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清流县、大田县、宁化县、沙县、邵武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汀县、上杭县、连城县、厦门市、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市、泉州市安溪县,山东省的济宁市、荷泽市、滕州市·金乡县、临沂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广东省的东莞市、贺县、汕头市、梅州市五华县、梅州市丰顺县、梅州市平远县、东兴市、珠海市、韶关市始兴县、深圳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仙居县、唐河县、滑县,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冯楼村,湖北省的荆门市、长阳县、沙市区、恩施州、十堰市,湖南省的益阳市、沅江市、浏阳市、郴州市,陕西省的榆林市定边县、扶风县、岐山县、乾县,江苏省的常州市、南京市**区、泗洪县,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宁波市奉化县,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临汾市翼城县,临海市、宁海县、遂昌县、缙云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省等地,均有族人分布。  

上官姓传统文化

上官姓郡望堂号

上官姓主要郡望有天水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今甘肃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上官姓主要堂号有天水堂、孝友堂。  

上官姓宗祠楹联

上官氏宗祠:位于福建长汀县城,199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官婉儿墓,位于陕西西安,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楹联内容

典故人物

四言通用联

工诗创体;奉法还金

上官仪,上官凝

天水世泽;西台家声

上官仪

杖巫立社;练勇击兵

上官均,上官正

刳*愈母;视业西台

上官超,上官仪

望出天水;源自子兰

-

五言通用联

上正下必顺;官清民自安

-

七言通用联

率疲卒激义破贼;杖妖巫善政福民

上官正,上官均

八言以上通用联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上官均,上官凝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上官仪,上官婉儿

才擅吟哦,竟称上官新体;性惟清俭,追还老叟遗佥

上官仪,上官凝

参考资料:  

上官姓家谱文献

谱名

编者及编撰方式

居地、藏地

上官宗谱

上官宇德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木活字本

上海图书馆

上官三修族谱

佚名纂修,清裕茂堂木活字本

上海图书馆

毗陵符言上官氏重修宗谱八卷

上官廷修等修,**八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

****图书馆

毗陵符言上官氏族谱十卷

上官星宝、上官庆元修,清同治十三年活字本

江苏,武进

渑池上官氏家谱

上官松筠编校

****图书馆

中湘上官氏五修族谱

上官之浚等修,**十八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图书馆

上官氏族谱

佚名纂修,清宣统二年木活字本

福建,石狮

天水郡上官氏宗谱

佚名纂修,**二十四年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

上官氏四修族谱

上官纲纂修,**二十五年木活字本

福建,石狮

宁都州南郊上官氏重修族谱

佚名纂修,**木活字本

江西,宁都

临沭上官氏支谱

佚名纂修,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临沭县

毗陵洛阳上官氏族谱十二卷

上官荣泉重修,**十一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

南开大学图书馆

上官氏宗谱六卷

**三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吉安

上官氏三修支谱三卷,首一卷

**二十六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官氏宗谱

清嘉庆辛酉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温州 后官村

参考资料: [10-13] 

上官姓字辈排序

碑 福建石狮上官氏字辈:自上官栋至今相传十世,由十四世“堂”字基字辈起,循五行相生例,土生金,故十五世有锡锱锦镇等字;一辈金生水,故十六世有“治济源鸿澜洵永泮润涖洪溢”等字;一辈水生木,十七世有“标木桂林相柱权荣集树乐杰松椿杏”等字;一辈至十八世应从木生火之例,因十二世为辈系属火部,未便循照旧例今议定。自十八世以起,照谱内所刻十字按世次*名以昭书一若,二十八世以后字辈承祖法之流,长看人文之迭起,后有作者再行编定虽百世可知也。议定十八世以起,字辈诗例十字留后:“继志声名振传家道德隆”。一议定十字诗例字单,诚恐族姓繁衍限于一字为辈,则上字同而下一字难免不同,俟长成而更改之多所未便。如继字辈从系部旁,则以“绍绳缵组纪”等字。用至于“志”字概从心字部,以“应思宪志忠意惠”等字代用,余可类推。“若”声字以下,难以预定,触类而旁通之可也。

江西奉新上官氏字辈:“奇兆鼎昌奕世杨恢宏先德振辉光英贤秀毓山川瑞俊彦祥开蓝桂芳华国文章徵显达傅家诗礼庆延长明”。

广东普宁上官氏字辈:“良际会思襄赞望日瞻云步玉堂孟法观廷连居天昌国士崇之必志其祥德有大振声名显扬祚衍隆盛瑞启英良开绍济美奕世传芳祖先簪缨在后代泽沛丰乾坤存正气神州业兴隆子肖孙贤达百事能顺通育强滋润足文武建新功龙凤兆吉庆麟蛟喜相逢云际伍彩集民间万福同”。

浙江昆阳上官氏字辈:“兆汝可原昱乔思秉仰怀杞泽俊高(品)昭(富)昭必昆天华甫文世元邦国承景宗王光福培隆昌寿康乐宁德增辉永春开”。

湖北荆门上官氏字辈:“俊立大德昌文章佐国”。

湖北长阳上官氏字辈:“永世必昌应志大希宗明秉正思祖泽开光维兴国”。

云南上官氏天一支字辈:“碧君品世永体发绍忠祥”。

四川上官氏天一支字辈:“朝廷选举忠孝”。

贵州遵义上官氏字辈:“文光德厚昌”。

上官氏天水堂一支字辈:“肇造宏先绪英豪显大名文章邦国重礼学士民钦继述全仁孝修齐达治平”。

江西遂川石狮上官氏字辈:自上官栋相传十世,由十四世“堂”字基字辈起,循五行相生例,土生金,故十五世有锡锱锦镇等字;一辈金生水,故十六世有“治济源鸿澜洵永泮润涖洪溢”等字;一辈水生木,十七世有“标木桂林相柱权荣集树乐杰松椿杏”等字;一辈至十八世应从木生火之例,因十二世为辈系属火部,未便循照旧例今议定。自十八世以起,照谱内所刻十字按世次*名以昭书一若,二十八世以后字辈承祖法之流,长看人文之迭起,后有作者再行编定虽百世可知也。议定十八世以起,字辈诗例十字留后:“继志声名振传家道德隆”。一议定十字诗例字单,诚恐族姓繁衍限于一字为辈,则上字同而下一字难免不同,俟长成而更改之多所未便。如继字辈从系部旁,则以“绍绳缵组纪”等字。用至于“志”字概从心字部,以“应思宪志忠意惠”等字代用,余可类推。“若”声字以下,难以预定,触类而旁通之可也。

江西奉新上官氏字辈:“奇兆鼎昌奕世杨恢宏先德振辉光英贤秀毓山川瑞俊彦祥开蓝桂芳华国文章征显达傅家诗礼庆延长明”。

湖北十堰上官氏辈:“国作志程厚,仁义礼智信,敬守深德武,温良恭俭让”

云南上官氏天一支字辈:“碧君品世永体发绍忠祥”。

江苏**上官氏字辈:“魁星步高升延寿金龄永享。”

上官氏湖南省浏阳市支谱字辈:“始、允、乾、坤、定、长(昌)、发(隆)、中(宗)、俊(功)、兆(敬)、茂(廷)、隆(寿)、庭(祖)、日(益)、言(惟)、维(荣)、正(华)、有(富)、余(贵)、庆、景、明、逢、国、运、孝、友、树、家、纲、贤、能、昭、盛、典、佑、启、自、贞、祥”。

上官姓姓氏名人

年代

姓名

主要成就事迹

汉代

上官桀(前140—公元前80年)

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被为左**,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

上官凤儿(前89年—前37年)

即上官皇后,**历史上*年幼的皇后。

唐代

上官仪(608—665年)

唐朝诗人,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上官洎

唐僖宗乾符末镇*,战死,封赠忠勇**,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涚

唐德宗时期*领,贞元十五年官拜陈许节度使,第二年兼蔡州行营招讨副使。

上官婉儿

唐朝女诗人、***,有巾帼宰相之称。 [14-15] 

宋代

上官凝(1013—1070)

宋朝学者,为人正直刚毅,为官清廉。  

上官正(936—1007)

宋初*领,多立有战功,官至左龙武*大**、平州防御使。

上官均(1038—1115)

熙宁三年进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

宋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等。

上官恢

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官至中大夫。

上官鼎(1179—1234)

官居礼部尚书、两广节度使。守英州上万言书,主对金作战。

上官涣然

淳佑元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

清代

上官周(1665—1752)

能诗,善画山水。

近现代

上官云相(1895—1969)

*人,陆*二级上*,上*参议。

上官世盘(1934—?)

少**衔,原**卫星测控中心副**员。

上官志标(?—1967)

_

上官兴(1939—?)

桥梁专家

上官超英(1957—?)

_

参考资料:  

上官姓研究考证

《元和姓纂》《通志》《新唐书》等大部分姓氏书籍都说子兰是楚怀王之子,只有北宋邵思的《姓解.三》记作楚庄王,不足为信。